阿塞拜疆:我的一位“阿”姓好友

中国有一位相处了近30年的老友——阿塞拜疆。

今天就带大家看看,两位的关系究竟有多“铁”!

中阿之间的友谊由来已久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著名的“丝绸之路”就已将兄弟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至今,在阿塞拜疆语中“中国”一词的发音仍然沿用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———“秦”的发音。此外,在阿塞拜疆语中,“奶奶”、“大爷”、“水”等词的发音也与汉语的发音极为相似。

近些年,随着更加密切的往来,阿塞拜疆人民对于“中国制造”业更加喜爱,更加信任。

 

“想把中国灯会带回阿塞拜疆。”

这句话来自阿塞拜疆驻华大使阿克拉姆·杰纳利,阿塞拜疆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,从杰纳利身上可见一斑。“我很喜欢中国音乐,尤其是琵琶,它的音色非常美妙。我还喜欢京剧,它与其他戏剧截然不同。”说起喜欢的中国文化,杰纳利滔滔不绝。

像杰纳利这样认真学习中文的阿塞拜疆人不在少数。杰纳利说,目前在阿塞拜疆的两所孔子学院取得了巨大成功,大约有1500名阿塞拜疆人参加孔子学院的各项活动。杰纳利透露,阿塞拜疆计划把汉语教育引入小学课程,目前正和中国教育部商讨相关事宜。

今年年初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蔓延,给中国人民原本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。病毒来势之汹、疫情传播之烈、范围扩散之广、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之大,前所未有。阿塞拜疆作为中国的“老铁”之一,也毫不吝啬的伸出了援手。

据阿塞拜疆媒体报道,当地时间8日,由该国苏姆盖特市提供给四川省绵阳市的防疫物资援助已发出,将于近日抵达中国。这批防疫物资共包括10万个医用防护帽、4万个医用外科口罩、10万只医用手套以及其他各类医用防疫物资。

尼扎米·占贾维国际中心、盖达尔·阿利耶夫基金会等阿民间团体也通过各自渠道对中方进行慷慨捐赠,录制《中国加油!武汉加油!》小视频予以精神支持。

如果说了解语言文化是打破交往壁垒的第一步,那么人民直接交往便是加深国与国友谊的有效方式。阿塞拜疆位于东欧和西亚的“十字路口”,有永不熄灭的“火焰山”,有古老而神秘的拜火教神庙……阿塞拜疆,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。有人说,去过阿塞拜疆的人会有非常强烈的文化认同感。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,而拥有千年历史的巴库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。西安有兵马俑,巴库有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,都是世界文化遗产。

两千年来紧紧相依的关系,在如今继续在这条名为历史的河中向更远的地方流去。

不如趁今年秋高气爽之时

与“阿”姓好友进行一场直接交流

格鲁吉亚国际贸易展

展会日期:2023年9月28日至30日

展会地点:阿塞拜疆-巴库国际会展中心

电话:+86-21-61150888

Email:info@kacecpo.com